深圳华金科技

动物真能预知地震?聊聊地震监测里的“生物信号”靠谱吗

2025-09-29 21:38:02 浏览次数:1
详细信息

核心结论 动物确实能在地震前表现出异常行为:这是有大量历史记载和观察证实的现象。 动物能感知人类无法察觉的某些地震前兆物理/化学信号:这是科学界普遍接受的观点。 目前无法可靠地利用“生物信号”预测地震:将动物异常行为作为地震预测工具是极其困难且不可靠的,远未达到实用水平。 “生物信号”不能替代专业地震监测网络:现代地震预警主要依靠密集的地震台网和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 为什么动物会有异常行为?(科学解释)

科学家们认为,动物在地震前感知到的并非地震本身,而是地震发生前地壳应力积累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物理或化学前兆信号,这些信号人类感官通常无法察觉,但某些动物可能非常敏感:

次声波/低频声波:岩石在巨大压力下破裂或微小滑动时会产生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次声波)。大象、鲸鱼、某些鸟类(如鸽子)、狗等动物能感知次声波。 微弱的地面震动(P波):地震发生时,破坏力较小的纵波先于破坏力大的横波到达地表。人类可能感觉不到微弱的P波,但许多动物(如猫、狗、老鼠)对高频振动更敏感,可能察觉到。 地磁场变化:岩石受压可能产生压磁效应或改变地下电流,导致局部地磁场异常。鸽子、蜜蜂、海豚、某些鱼类等依赖地磁导航的动物可能因此行为异常。 地下水化学变化:岩石受压破裂会释放出某些气体(如氡气、甲烷)或导致地下水化学成分(如离子浓度)改变。生活在地下或水边的动物(如蛇、蚯蚓、鱼类、两栖类)可能最先感知。 静电变化:岩石破裂摩擦可能产生静电荷积累和释放。带毛发的动物(如猫、狗)可能感觉到静电带来的不适。 气体释放(如氡气):岩石受压破裂会释放出放射性气体氡。有研究认为某些动物可能对此敏感。 地表倾斜/变形:非常微小的、缓慢的地壳形变可能被某些动物感知(证据相对较少)。 为什么“生物信号”不靠谱?(主要挑战)

尽管动物确实能感知到某些前兆信号,但将其用于地震预测面临巨大困难:

因果关系难以确认:动物行为异常的原因极其复杂多样。天气变化、环境压力(噪音、污染)、疾病、捕食者威胁、繁殖期、食物短缺、甚至人为干扰都可能引起类似行为。无法确定某次异常行为是否必然由地震前兆引起。 前兆信号的不确定性 动物反应的个体差异和物种差异 观测和记录的困难 时空精度差:即使动物真的感知到了前兆,它们的行为也无法告诉我们地震会在具体哪一天、几点钟、在哪个精确位置(经纬度)、震级多大发生。这远达不到有效预警和减灾所需的精度。 科学界的态度与研究方向 总结

简而言之:动物能“感知”地震前的一些人类不易察觉的变化,但它们不是“预言家”,也无法成为地震预测的“工具”。它们的行为更像是一种对环境变化的敏感反应,而这种反应与即将发生的地震之间,缺乏科学上可验证、可操作的确定性联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