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环境变化对海豚的生存构成了严峻挑战,这些高度智能、社会性强的海洋哺乳动物正面临着多重威胁。了解这些影响并采取行动至关重要。
海洋环境变化对海豚的主要影响
气候变化:
- 海水温度升高: 改变海豚猎物的分布和丰度(如鱼类、鱿鱼),迫使海豚离开传统栖息地去寻找食物,可能导致营养不良、迁徙路线改变甚至种群隔离。温度升高也可能增加有害藻华的发生频率和范围。
- 海平面上升: 淹没沿海栖息地,特别是红树林和海草床,这些是许多近岸海豚种类(如中华白海豚、伊河海豚)的重要育幼场和觅食地。
- 海洋酸化: 影响构成海洋食物网基础的钙化生物(如浮游生物、贝类),进而破坏整个食物链,最终影响海豚的食物来源。
- 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强风暴和飓风频率增加,可能直接伤害海豚,破坏栖息地,并导致淡水大量涌入沿海水域(改变盐度),影响海豚的猎物和生存环境。
污染:
- 化学污染物: 工业排放、农业径流(农药、化肥)和城市污水中的重金属(如汞、铅)、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如PCBs、DDT)等有毒化学物质会在海豚体内富集(生物放大作用)。这会导致免疫系统抑制、生殖能力下降(不孕、流产、幼崽死亡率高)、发育畸形、癌症等严重健康问题,甚至种群衰退。
- 塑料污染: 海豚可能误食塑料碎片或被废弃渔网(幽灵渔具)缠绕。误食塑料会导致肠道堵塞、营养不良、内部损伤甚至死亡。被渔网缠绕则可能导致溺水、严重创伤、行动受限无法觅食或呼吸。
- 噪音污染: 船舶交通、海上石油天然气勘探(地震勘探使用气枪)、军事声呐、海上施工等产生大量水下噪音。海豚高度依赖回声定位进行导航、觅食和交流。噪音会干扰甚至损害它们的听觉,导致迷失方向、搁浅、无法有效觅食、被迫离开重要栖息地、沟通障碍和社群结构破坏(“声学烟雾”效应)。
- 营养盐污染(富营养化): 导致有害藻华爆发。有些藻华产生的毒素(如短裸甲藻毒素)会通过食物链富集,被海豚摄入后引发疾病甚至死亡。藻华死亡分解还会消耗大量氧气,形成缺氧的“死亡区”,破坏海豚的猎物资源。
栖息地丧失与退化:
- 沿海开发: 填海造地、港口建设、海岸线硬化破坏了重要的近岸栖息地、育幼场和觅食地。
- 破坏关键生态系统: 红树林砍伐、珊瑚礁白化和破坏、海草床退化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减少了海豚的食物来源和庇护所。
- 航运活动增加: 不仅带来噪音,还增加船只撞击海豚的风险,导致严重伤害或死亡。
过度捕捞与兼捕:
- 食物短缺: 过度捕捞导致海豚的主要猎物鱼类资源枯竭,食物匮乏。
- 兼捕: 海豚(尤其是小型鲸豚类)经常被意外捕获在各种渔具中(如刺网、拖网、围网、延绳钓),这是全球海豚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即使未被杀死,受伤或压力也会严重影响其生存。
疾病:
- 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带来的压力、食物短缺等因素会削弱海豚的免疫系统,使其更容易感染疾病(如病毒、细菌、寄生虫)。污染物也可能直接诱发疾病。
我们能为保护海豚做些什么?
保护海豚需要个人、社区、政府、国际组织等多层面的共同努力:
个人行动
减少塑料使用: 使用可重复利用的水杯、购物袋、餐具;选择无包装或可回收包装的产品;拒绝一次性塑料制品;参与海滩清洁活动。
负责任地消费海鲜:- 选择获得可持续认证的海鲜(如MSC海洋管理委员会认证)。
- 了解哪些海鲜是可持续捕捞的(查询可持续海鲜指南)。
- 减少食用大型掠食性鱼类(它们可能富集更多污染物,且捕捞方式可能对海豚有害)。
节约能源,减少碳足迹: 减少开车(多步行、骑行、使用公共交通)、节约用电、提高家庭能效、支持可再生能源,以减缓气候变化。
负责任地使用化学品: 妥善处理家用化学品(油漆、清洁剂、药品等),避免冲入下水道;在花园中使用有机肥料和天然杀虫剂。
支持负责任的观鲸/观豚活动: 选择遵守严格行为准则(如保持距离、不追逐、不投喂、限制船数和时间)的运营商。在野外遇到海豚时,保持距离,不打扰。
提高意识与传播: 学习海洋保护知识,与家人朋友分享海豚面临的威胁和保护的重要性。
负责任地处理垃圾: 确保垃圾不进入水道或海洋,特别是塑料制品和废弃渔具。
社区与公众参与
参与公民科学项目: 如报告搁浅海豚、参与海岸线鸟类或海洋生物调查、记录海洋垃圾等。
支持本地环保组织: 捐款、做志愿者或参与他们的活动。
发声: 向当地政府、人大代表表达对海洋保护的关切,支持保护海洋环境的政策和法规。
政府与国际层面行动
加强立法与执法:- 制定并严格执行减少污染(特别是塑料污染、化学污染物排放)的法律法规。
- 规范渔业活动,减少兼捕(强制使用海豚驱赶装置、改进渔具、设立禁渔区和禁渔期、加强观察员制度)。
- 严格管理船舶噪音(制定噪音标准、限制敏感区域航速和航线)。
- 保护关键栖息地(建立海洋保护区、保护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
应对气候变化: 积极履行国际承诺,大力推动能源转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打击非法、未报告和无管制渔业: IUU渔业破坏资源,也常导致严重兼捕。
投资科学研究: 支持对海豚种群生态学、迁徙模式、威胁因素、污染物影响、疾病等方面的研究,为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国际合作: 海豚是洄游物种,保护需要跨国界合作(如通过国际捕鲸委员会、区域渔业管理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平台)。
促进可持续渔业管理: 基于生态系统管理渔业,设定科学的捕捞限额,恢复鱼类资源。
规范海上开发活动: 在规划港口建设、航运、油气勘探、海上风电等项目时,必须严格评估对海洋哺乳动物的影响,并采取有效的缓解措施(如季节性限制、声学监测与暂停机制)。
保护海豚就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 海洋环境的变化是复杂而相互关联的,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系统性的思维和全球性的行动。我们每个人的选择和行为,都能为海豚和其他海洋生物创造一个更安全、更健康的未来贡献力量。从减少一个塑料袋的使用,到支持一项环保政策,都是向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