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忠白奸”确实是中国传统戏曲脸谱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色彩符号之一,但脸谱的奥秘远不止于此。它通过一套高度程式化、象征化的色彩体系和图案符号,构建了一套独特的视觉语言,直接、强烈地传达着人物的性格、身份、命运乃至道德评判。我们来深入解析一下:
一、色彩:性格与命运的色谱
脸谱色彩是观众识别角色最直观、最快速的方式。每种颜色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约定俗成的象征意义:
红色:
- 象征: 忠诚、正直、勇敢、热情、赤胆忠心、血气方刚。
- 文化根源: 红色在中国文化中象征喜庆、吉祥、正义、鲜血(代表生命力和牺牲精神)。关羽是“红脸”最典型的代表,他的忠义千秋被浓缩在这一抹红色中。
- 代表角色: 关羽(《单刀会》)、赵匡胤(《千里送京娘》)、姜维(《铁笼山》)、吴汉(《斩经堂》)等忠勇耿直之士。
- 细微变化: 有时也用于有法力或性格刚烈的角色(如《大闹天宫》中的巨灵神),但核心是“正派”与“忠勇”。
白色:
- 象征: 奸诈、阴险、多疑、狠毒、工于心计、飞扬跋扈。
- 文化根源: 白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与死亡、丧事、不吉、阴冷、无血色(象征缺乏人性和生气)相联系。曹操是“白脸奸臣”的典型。
- 代表角色: 曹操(《群英会》、《捉放曹》)、严嵩(《打严嵩》)、秦桧(《风波亭》)、赵高(《宇宙锋》)、司马懿(部分剧目)等权臣、奸佞。
- 细微变化: 有时也用于老年角色(表示衰老苍白)、太监(表示阴柔)或特定神仙(如太白金星,取其“白须白发”之意),但核心是“反派”与“奸诈”。
黑色:
- 象征: 刚直、勇猛、鲁莽、公正无私、铁面无情。
- 文化根源: 黑色象征刚正不阿、铁面无私(如包拯的“黑脸”),也象征勇猛甚至粗犷(如张飞、李逵)。有时也代表肤色黝黑或面貌奇特。
- 代表角色: 包拯(《铡美案》等)、张飞(《芦花荡》)、李逵(《李逵探母》)、尉迟恭(《敬德装疯》)、项羽(《霸王别姬》,结合“哭脸”表示悲壮)等。
- 细微变化: 黑色脸谱常带有其他图案(如包拯的月牙、张飞的蝴蝶脸)来丰富性格。
蓝色/绿色:
- 象征: 刚强、骁勇、桀骜不驯、暴躁、绿林好汉或妖魔鬼怪。
- 文化根源: 蓝色/绿色在自然界中常与冷峻、强悍、甚至诡异相联系。
- 代表角色: 窦尔敦(《盗御马》)、马武(《取洛阳》)、单雄信(《锁五龙》)等草莽英雄或性格暴烈的武将;青面虎(《白水滩》)等神话或绿林人物;鬼怪妖精(如《金钱豹》中的豹精)。
- 关系: 蓝脸和绿脸在象征意义上非常接近,有时可以互换使用,都强调角色的强悍、勇猛或非正统性。
黄色:
- 象征: 勇猛、彪悍、残暴、工于心计(有时)、或表示神仙佛道、金脸神将。
- 文化根源: 黄色是帝王之色(在脸谱中帝王通常不画脸谱或用其他颜色),也象征凶猛(如猛兽)。
- 代表角色: 宇文成都(《南阳关》)、典韦(《战宛城》)等勇猛甚至残暴的武将;有时用于神仙(如《大闹天宫》中的二郎神,金脸)或僧人(如《五台山》中的杨五郎,黄僧脸)。
- 细微变化: 有时也象征人物身体有恙(如《战宛城》的典韦在受伤后脸上加黄点)。
紫色:
- 象征: 沉稳、刚正、肃穆、高贵、有正义感但略显老成或压抑。
- 文化根源: 紫色在古代是高贵之色(如紫气东来),也带有沉稳、庄重的意味。
- 代表角色: 徐延昭(《二进宫》)、专诸(《鱼藏剑》)、庞统(《火烧赤壁》有时用紫脸)等身份较高、性格刚毅稳重、有担当的人物。
金银色:
- 象征: 神秘、庄严、神佛、精灵、鬼怪,或用于地位崇高的将帅(如番邦主帅)。
- 代表角色: 如来佛、观音菩萨(金脸)、二郎神(有时金脸)、金钱豹(银脸)、《闹天宫》中的四大天王(金、银、蓝、绿)、番邦大元帅等。
二、图案:性格的密码与命运的隐喻
脸谱图案是色彩之外的另一种强大的视觉语言,通过线条、块面、纹样的组合,进一步刻画人物性格的细节、身份、经历甚至命运:
整脸: 整个脸部以一种颜色为主(如红脸关羽、黑脸包拯、白脸曹操),强调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忠、直、奸)。
三块瓦脸: 由主色将脸部分为“三块”明显的区域(脑门一块,左右脸颊各一块),线条刚直,强调角色的刚正、勇猛、威严(如姜维、关胜)。是武将常用脸谱。
十字门脸: 从脑门到鼻尖画一条主色立柱(象征“通天柱”),加上眼窝纹路,形成“十”字骨架,再填充其他颜色和图案。强调角色的刚直、勇猛(如张飞、李逵、牛皋)。
六分脸: 主色占据脸部的十分之六(通常是脑门和两颊),强调角色的老成持重(如《群英会》中的黄盖)。
碎脸: 构图复杂,色彩丰富,线条细碎多变。多用于性格复杂、凶猛、强悍或身份特殊(如神怪、绿林)的角色(如单雄信、窦尔敦、金钱豹)。极富视觉冲击力。
歪脸: 图案不对称,五官扭曲。象征人物相貌丑陋、性情乖张或心术不正(如《打瓜园》中的郑子明)。
象形脸: 直接模仿动物或自然物(如孙悟空是猴脸、大鹏金翅雕是鸟脸、螃蟹精是蟹脸)。直观表现角色的身份或特征。
神仙脸: 用于神佛仙道,图案庄严肃穆,常带金色,有时有火焰纹、祥云纹等(如如来佛、二郎神)。
太监脸: 常以白色或水白色为底,配以红色或黑色纹路,象征其阴险狡诈、心理扭曲(如刘瑾、王振)。
元宝脸: 脸谱下部呈元宝形,多用于社会底层、性格诙谐或品行不端的角色(如《打严嵩》中的门官严侠)。
豆腐块脸: 丑角常用,在鼻梁眼窝间涂一小块白色(方形或倒元宝形),表现人物的滑稽、狡黠或卑微(如蒋干、崇公道)。
关键图案元素及其象征
- 眉: 剑眉(刚烈)、虎尾眉(勇猛)、柳叶眉(奸诈)、螳螂眉(凶狠)、火焰眉(暴躁)、寿字眉(老成)、卧蚕眉(关羽专用,英武忠义)。
- 眼: 凤眼(正直)、豹眼(勇猛)、三角眼(奸诈)、鸟眼(机警或奸邪)、蝴蝶眼(张飞专用,象征其勇猛中带点可爱)。
- 鼻窝: 宽窄、形状、纹路影响面部气质(如包拯宽大的鼻窝显威严,曹操细窄的鼻窝显阴鸷)。
- 嘴岔: 笑嘴(诙谐)、撇嘴(奸诈)、怒嘴(刚烈)、獠牙嘴(凶猛)。
- 脑门纹: 太极图(有道法)、火焰纹(暴躁、神性)、葫芦纹(与道教有关)、点纹(如包拯的月牙,象征能断阴阳)、寿字纹(老寿星)、佛字纹(佛祖)。
- 面颊纹: 云纹、水纹、回纹等,增加装饰性和象征性。
三、色彩与图案的结合:塑造立体人物
脸谱的魅力在于色彩和图案的高度统一与相互强化:
强化主色调: 图案围绕主色调展开,服务于对人物核心性格的刻画(如曹操的白脸配细长三角眼和奸纹)。
补充细节特征: 图案在色彩象征的基础上,细化人物的具体性格(如张飞的黑脸配蝴蝶眼、笑嘴,表现其勇猛中带点莽撞可爱;李逵的黑脸配怒目圆睁,表现其刚烈暴躁)。
暗示身份与命运: 特定图案暗示人物的特殊身份(如神仙的火焰纹、僧道的太极图)或命运(如项羽的“哭脸”预示其悲剧结局)。
增加视觉美感与辨识度: 复杂的图案和对比强烈的色彩,使角色在舞台上具有极高的辨识度和艺术感染力。
结论:超越“红忠白奸”的视觉符号系统
“红忠白奸”是戏曲脸谱最广为人知的色彩密码,但它只是这个庞大而精妙的视觉符号系统的冰山一角。戏曲脸谱通过:
- 色彩的系统编码: 每种颜色承载着深厚的文化象征和明确的情感指向。
- 图案的程式化表达: 线条、块面、纹样构成了一套“密码”,精准传达性格细节、身份、经历。
- 色彩与图案的完美融合: 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强化,共同构建出角色的整体形象和精神内核。
这套系统并非简单的“贴标签”,而是艺术家们经过长期舞台实践,提炼出的最有效、最富表现力的视觉语言。它超越了文字描述的局限,让观众在角色登场的一刹那,就能迅速抓住其核心特质,并沉浸在戏曲所构建的善恶分明、忠奸立判的戏剧世界中。因此,说脸谱是“中国人性格的色谱,命运的图谶”,一点也不为过。它不仅是戏曲艺术的瑰宝,更是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审美和道德观念的一扇重要窗口。